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
2024-05-22 14:55:00  来源:前线理论圈  责任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减负效果如何,关乎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要扼住形式主义这股歪风邪气,进一步明晰权责、转变作风、树立实绩导向,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权责不清、边界不明,是导致基层负担重,出现“小马拉大车”窘境的重要原因。为基层减负就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各地要加快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确保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减负。同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防止以层层压实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严禁向基层“甩锅”“加压”,避免基层“责任超载”。

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红头文件少了,微信群打卡通知却“满天飞”;有的工作刚布置,转头就督查检查,导致基层应接不暇、疲于应对;有的基层干部吐槽,被微信工作群“绑架”,在群里随时可能“被@”。

为基层减负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摆脱“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发文就是不作为”的偏颇认知,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想尽办法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基层干部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是减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的基层干部长期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基层环境,产生了倦怠情绪;有的单位热衷“能者多劳”,“鞭打快牛”寒了基层干部的心。

基层减负增效须紧扣实干实绩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断发现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优秀干部,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推动减负与增效“两翼齐飞”。

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唯此,才能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让基层干部褪去束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实绩。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24年5月10日,原标题“基层减负不能止于一事一时”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