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移风易俗 > 
移风易俗,看看先贤们怎么说的呢?
2024-03-22 15:55:00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移风易俗”成语出处
移风易俗出自《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移风易俗之谚语
1.民俗之厚薄,关乎天下之治乱。宋代崔敦诗认为:“民俗之厚薄,关于天下之治乱。尧舜之民比户皆可封也,所以为治朝;桀纣之民比屋皆可诛也,所以为乱世。”风俗与国家治乱兴衰关系重大。
2.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语出《礼记·乐记》。原文为:“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3.北宋·苏轼: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这两句大意是:人寿命的长短在于他的精神,而国运的长短在于社会风俗。
人的寿命与其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精力旺盛,意志坚强。就不会为困难吓倒,不会为疾病屈服。国家的盛衰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关系至为密切。若民风淳朴,国家自然崇尚节俭.则人民可以体养生息.发展生产。若民风浮靡。社会习尚追求享受.好逸恶劳.国家就危险了。可以此说明国家兴亡与社会风俗关系甚为密切,强调教化的重要。
4.《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出自《孝经》。全句为:“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5.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
语出唐代史学家吴兢。
6.战国·荀子: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出自战国时期荀况所著《荀子·儒效》。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7.曾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出自《论语》
意思是: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
8.孔子论丧礼:丧,与其易也,宁戚。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出自《论语》
意思是: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奢侈,不如悲戚。
9.东汉王充: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
“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东汉王充 《论衡薄葬篇》
意思是:圣贤的事业,都是以薄葬节省财物为宗旨。
10.西汉·刘向: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西汉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

意思是:德行越深厚的人安葬得越简单,见识越深远的人安葬的规模越小。没有德行缺乏见识的人,他们安葬得越隆重。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我们发扬优良传统,一起推动移风易俗,树立当代文明之风!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