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福是什么?是心间深藏的一抹绿,是黑夜中发出的一束光,是隆隆冬日里燃气的一团火,抑或是茫茫沙漠中冒出的一股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被后人尊奉为“开闽始祖”的闽越王,繁冗的公务之余,心心念念着一件事,那就是能够找寻到一个可以让其一展身手的“校猎台”。而对于东越王余善来说,也莫过于有个心怡的乐野宫。众里寻他千百度,古邑将乐成了两位越王的福地:西汉元光至元鼎(公元前134—前111年)年间,无诸在将乐建立了校猎台。西汉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4年),东越王余善在将乐建造了供其歌舞狩猎的乐野宫。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但无意功名,对他而言最大的“有福之事”便是旅游。崇祯元年,徐霞客慕名游览将乐玉华洞,盛赞这里是“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洞天福地…… 哦,将乐,一个只闻其名,便让人感受到“快乐”的地方! 这个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而得名的福地,自唐代建县,一直将“将乐”之名延续至今。这里县域崇山叠嶂,虽山高路险,但境内90多公里流程的金溪河,自古水运畅通,古代就十分富足。沿岸的将乐先民在商周时期已开始烧制陶器。晋代就能烧制出高档次的鸡首龙柄壶和褐色点彩罐。到唐代,将乐龙池碑、砚已驰名八闽。在今陕西省西安历史博物馆“唐三彩”展区,挂着一幅“唐代瓷窑遗址分布图”,图中清晰标注了全国60多个瓷窑遗址,“将乐”忝列其中,说明将乐的瓷器在唐代已声名远扬。 文物工作者在将乐金溪上游的万全碗碟墩窑址,考古发掘了现存中国第一个宋代分室龙窑遗址。从这里出土的许多瓷器,器身醒目位置都写有“福”字,或饰以寓意“福气满满”的蝙蝠图纹。不久前,“乐土瓷韵”福建将乐窑文物展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展出了由宋至清的百余件(套)完整器精品,两百多件将乐窑标本。中国文物界泰斗、中国古陶瓷学会原会长、故宫博物馆研究员耿宝昌看过展览后说,“东西独特少见,展览流连忘返”。 至宋代,将乐已开始采掘金、银、铜、 铅、铁、石灰石等矿物。到明代,将乐已形成六市、五墟、三会的商业规模。也大概在这个时间段,当地西山纸手工制造技艺开始走向成熟。清代乾隆时期,将乐西山纸被列为“官纸”,供印制《四库全书》所用。 将乐先贤,著名的理学大家杨时师承二程,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被誉为“闽学鼻祖”。他一生倡道东南,福泽八闽。建炎二年,杨时已76岁,深受宋高宗赵构赏识,欲任命其为工部侍郎,杨时力辞不受。建炎四年,杨时年事已高请求告老,宋高宗封他为朝请大夫、仍龙图阁直学士,并赐他官绢200疋、白银300两,以颐养天年。杨时推辞说:“乞恩惠于八闽,山无米,地无租。”高宗准允,闽“永为优免”,至今闽人思之。 杨时在《与许高老》一文中说,将乐这块“福地”是“五季避地之所”。他辗转四处求学讲学或为官,但他退休安享晚年最向往的福地就是他的故乡。他在《资圣院记》一文中深情地写到,“周流四方,欲营菟裘而无易于吾之故丘者,岂特昔人乐居之哉”。令将乐人引以为豪的是,今天的将乐依然是块上好的风水宝地,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中国·深呼吸第一城”,令人神往。 二 将乐的乡间民谚,喜欢以“福”说事,以“福”喻理:“树盼春天人盼福”“福大量大,量大福大”“人在家中不知福,船在河中不觉流”“人生本多福,平淡也知足”,凡此种种,淳朴至理,循循善诱。我甚为喜欢,并常常拿来说道于孩子的一句是:“福来福往福如海。”我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心胸豁达,不管征途中,福来,还是福往,心中都要种下一颗不灭的“福种”。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收获用之不竭的“福果”。 不是吗?官宦人家有官宦人家之福,旅行家有旅行家之福,理学家有理学家之福,寻常百姓有寻常百姓之福。网络上有句话直抵人的内心:福事平等,即便是个一无是处的落难之人,只要不言放弃,皆能找到属于他的绿洲。 我等平凡百姓,不乞求大富大贵,先绕到寻常巷陌,满足一下舌尖上味蕾,岂不也是惬意事一件?在将乐,舌尖上的美食,“福味”萦绕。葱管糖、牛皮饼、绿豆糕、人仔糕、瓯仔糕、芋头糕、状元糕、裹粿蛋、锅边糊、仙草冻、兰菇丸、芋泥洋洋包,等等,酸甜苦辣,各有滋味。 正行走于寻常巷陌,耳畔传来了“猜拳令”:“一心敬哩,两相好哩,三桃园哩,四逢喜哩,五金魁哩,六六顺哩,七姊俏哩,八福寿哩,九来到哩,满堂红哩。”你以为是人在喝酒猜拳吧?有可能,但也未必。要知道,淳朴的将乐人喝擂茶时,也会用猜拳来热闹热闹气氛的。猜拳行令前,双方拱手作揖表式礼节,说“满堂福”以示起拳。 将乐人对芝麻情有独钟,平均每个家庭大约年消费芝麻要近百斤,人均消费量堪称世界之最。这源于将乐历史悠久的擂茶文化,因为将乐人不论婚丧嫁娶,还是亲朋聚会,只要家中有客、家中有事,必擂擂茶请街坊邻里喝。在乡亲们眼里,擂茶是“福茶”,热情的主人给客人添茶时,会说“添福添喜”之类的吉祥话。办丧时时喝擂茶是为了“冲丧”,办喜事时喝擂茶是期盼“锦上添花”。于是,大人小孩喝,家家户户喝。 擂钵是擂制将乐擂茶的最重要的工具。当地人乔迁新居,有至亲送擂钵的习俗,寓意“钵满盆盈”。位于将乐城区日照东门文化广场的一个巨型铜雕擂钵,是当地的标志性城雕。擂钵的设计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当代铜建筑之父”的朱炳仁先生。其设计擂钵的每一细节都独具匠心,钵体外形恰如其分地融合中华鼎文化元素,底部用9枚寿桃和64朵莲花拱卫钵体。钵身用三道并列的108枚螭吻钉将钵体分为三等分,使原本外观单一的擂钵表层富有层次感,上面精致地雕刻了“擂茶传情”“接春纳福”“糍粑飘香”“万安花灯”“南词说唱”“瓜溪木偶”“龙狮献瑞”“端午赛舟”等反映将乐民俗风情的浮雕,不仅与铜雕擂钵所体现的擂茶文化主题相得益彰,还突显了将乐祈福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多彩。 三 民间歌谣来源于淳朴的民间,通过风情万种的情感,展现一个地方的历史风貌和民风民情。将乐的民间歌谣内容丰富,以客家方言口语为主,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中原一带语言的词汇和读音。用方言演唱,节奏分明,琅琅上口,音乐性强,韵味十足。 将乐民间歌谣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情歌、时政歌、景致谣等类别。查阅1991年编辑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将乐分卷》发现,这些歌谣,特别是生活类、仪式类歌谣,“福”意浓浓,“福”气满满。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唱不热闹。新娘擦粉时,唱到:福也,一点夫妻偕老,二点百子千孙,三点大吉大利,四点四季发财,五点五子登科。要给新娘子盖头巾了就唱:福也,巾盖头上,贤惠好新娘;盖巾前,新娘好人缘;盖巾后,夫妻合到老。新娘子要下轿了,就唱《落轿歌》:福也,天上金鸡叫,地上风凰啼,新娘来到此,正是归门时。拜堂时更得唱:福也,一拜天地日月长,二拜香火祖先堂,从今夫妻交拜后,夫唱妇随永安康。新郎新娘来给大家敬酒了,司仪站在厅堂正中,深情款款地唱起《新婚敬酒歌》:福也,初巡酒,祭诸神,祈保二姓永春秋;百年夫妻同到老,唯愿早早送麒麟。二巡酒,二巡浆,当初酿酒是杜康;杜康造出五色酒,乙时造来卯时香。三巡酒,奉新人,今朝结发恩爱深;隔壁邻里家家醉,美酒开坛香十里。四巡酒,满满斟,某姓配与某姓亲;同船过来三世事;千世修来共枕妻。夜幕降临,客人离去,男方家会把新郎的舅妈叫来主持入洞房仪式,唱的是《入洞房》歌:福也,一对花烛照四方,照得新娘进洞房,今日佳期夫妻会,早生贵子状元郎…… 在当地,有两件事被称为人生“头等大事”,其一是结婚,其二是盖房子。结婚要唱歌助兴,盖房子也少不了这一仪式,流传甚广的一首歌谣是《祭梁歌》: 福矣—— 今日祝梁大吉昌,子孙昌盛万担粮, 百子图景今朝造,世代儿孙状元郎。 福矣—— 今日祝梁大吉祥,儿孙世代置田庄, 千年万载人丁旺,百子千孙红满堂…… 听唱南词是将乐盛行的习俗之一,凡逢年过节,乡亲们总要请南词班到家里表演。“哒哒哒。”鼓板三响,瞬息,器乐齐和。“哒哒哒。”又三响,演唱开始,二胡、扬琴、琵琶、丝管或独或伴,缓缓潺潺,大小调、南北调、天宫、清韵交替。 演唱《天官赐福》在将乐被称为“开天官”,戏中人物是天宫、福星、禄星、寿星、喜星,有时也加上财神,这就寓意着喜庆人家迎来了“三星高照”“五福临门”。这是一个喜庆主题的曲目,也是南词音乐的启蒙唱本。早年,将乐民间“开天官”的频率很高,平日里,有喜庆事请人到家里“开天官”,正月到了就请人到庙堂“开天官”,其唱词和道白皆为吉祥话,十分热闹: 福星(念)人间福地福非常, 禄星(念)福如绵绵福寿长。 寿星(念)天官赐福临福地, 喜星(念)今朝万福醉华堂…… 崇福,尚福,祈福,盼福,今天的将乐城乡,随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福”气息。县内的许多村庄、山峰、溪流、桥梁,更是直接了当地以“福”命名:白莲镇有林福村、福丰村,万安镇有福星村、福匡村、福际村,安仁乡有幸福村、福山村、新福村。安仁乡石富村村前有块巨石,乡亲们亲切地将其唤为“五福墩”。从安仁洞前,流经泽坊、伍宿到万安的溪流,乡亲们为其取名“安福口溪”。大源乡山坊村的一条木廊桥始建于清代,重檐歇山顶结构,坐东向西、桥基毛石砌体,单孔石拱桥台,乡亲们称其为“永福桥”。地处大源溪源村的一条木拱伸臂式平粱桥,也始建于清代,桥基卵石砌体单孔,由三横三纵依次叠伸桥台,桥面板横向平铺,构建精巧,乡亲们将这条木廊桥叫作“福兴桥”。 真是“福气”满满! 附《福如海》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MxNzM3Nw==&mid =2653978780&idx=7&sn=d066e8ee733dcb61b8aea4b357393df7&chksm =8b945eb2bce3d7a415a7509c3a29ef90d3fed8308893024e1b9d0 f31901644c4c87a78a4857d&scene=27 作者:李宣华,男,1977年1月生,公务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福建新人新作奖、三明市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等奖项,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审计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建材报》《福建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海峡通讯》《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生活创造》等200多家报刊杂志刊发文学作品一千余篇(首),有数十篇作品入选《福建当代客家散文选》《轻风掠过心灵》《一个泪流满面的故事》等各类文集,十余篇作品入选为中高考试卷题库。与人合著出版历史随笔《龟山·华山·乌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