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将乐新闻 > 
“擂茶+”志愿服务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将乐县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展示交流
2023-09-12 09:52:56  来源:  责任编辑:  

擂茶清香扑面来,理论飞入百姓家。

3月26日,在我市举办的第六届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上,将乐县“擂茶+”志愿服务项目获金奖,是全省唯一获金奖的县级志愿服务项目,也是我市唯一获金奖的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擂茶+”志愿服务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为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凝聚人心、激扬精神、汇聚力量,是将乐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创新举措和最新成果。

自2018年以来,将乐县组织打造“擂茶+”乡村宣讲志愿服务队,创新“擂茶+”宣讲模式,擂茶为媒、文艺搭台、理论唱戏,为群众送新思想、致富经、治村心得、文明乡风,开展理论宣讲活动780多场,受众10万余人次。

理论传播有新作为

3月11日,在将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了一场精彩生动的《雷锋精神代代传》专题宣讲。

“善良、美好与奉献,有道德追求,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精神实质,也是中国精神的具体写照。这样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暖意融融的三月,希望雷锋精神深根同学们的心里,大家积极地投身到学雷锋活动中去。”宣讲员陈文婷声情并茂地演说着。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20余名小学生一边听着宣讲,一边喝着擂茶。短短10分钟的宣讲,让在场学生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将乐县擂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千年历史底蕴。请喝擂茶是当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是群众交流沟通的纽带。

以满足群众理论需求为出发点,将乐县把当地擂茶文化与“大学习”相结合,组建“五新”宣讲志愿服务总队,分设135支“擂茶+”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目前注册志愿者465人。

这些由理论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道德模范、致富能人等人员组成的宣讲团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性教育基地、红色遗址、农家大院、休闲公园等群众性活动场所,及时、生动、准确地把党的声音传递到乡镇、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一线

“宣讲内容贴近生活,事例深入人心,使宣讲有温度、感染力、生命力。”将乐县文明办工作人员杨秋玲说,擂茶拉进了宣讲员和群众的心,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明理论、受教育。

常口村是“两山理论”的孕育地和实践地,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民生事项总是第一时间送到群众身边。在村部、活动广场、村民家中,村民时常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擂茶,一边聆听宣讲、畅谈心得体会、共话发展愿景。

“每次宣讲都是一次精神洗礼,都能进一步感受到乡村美好变化带来的幸福感。”村民邱彩立说。

将乐县通过“擂茶+”宣讲,与群众拉家常、话政策、学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等理念送到群众家门口,讲到群众心里头,有效打通基层理论传播“最后一米”。

文化弘扬有新发展

“月光仔,月闪闪,总书记来我家喝擂茶……”2月16日,在将乐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伴随着一曲将乐擂茶谣《月光仔》,宣讲员肖师华讲述着《总书记的擂茶情》,深情地描绘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喝擂茶、话家常的场景……

当天,将乐县委宣传部、县乡村讲师团精心准备了舞蹈《敬上客家幸福茶》、表演唱《青山绿水育新风》等理论宣讲、文艺汇演节目,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宣讲接地气,我们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现场群众范立秀点赞道。

将乐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除了传统的理论宣讲、讲座等形式,还结合当地特色的南词、食闹音乐等地域文化,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融入自编自创文艺演出中。

近年来,将乐县充分发挥文化志愿力量,创作了理论微宣讲《在青山绿水间放飞青春梦想》、歌曲《说到底、为人民》、快板《二十大报告暖人心》等文艺宣讲精品,以生动的语言表现形式,向群众输送正能量,牵起文艺服务群众连心线。

其中,由退休干部参演的独幕话剧《珍贵的遗存》,在“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八闽离退休干部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优秀编导奖;将乐南词与山歌《伟大复兴就到来——三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参加“展示非遗魅力·共创美好生活”三明市第四届方言展示活动荣获优秀展演节目奖。

将乐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进万家·一社区一台戏”百姓大舞台、理论宣讲大篷车等基层文化阵地和载体,举办文化惠民系列活动,通过短平快的理论微宣讲和沉浸式文艺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新思想、新精神、新理念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凝聚群众有新路径

3月8日上午,将乐县光明镇各布村村部开展“擂茶+”座谈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村民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边喝擂茶,边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村里主抓工作,还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全村目前在县里居住的妇女有150多人,当天就来了120多人,大家参与热情高涨。”余火亮说。

“难得这么多人相聚,就像过年一样。这个三八妇女节过得很有意义,下次活动我还要回来参加。”村民杨荣清一家已搬到镇里居住10年,看着村里越变越美,生活越来越好,打心眼里高兴

   座谈会上,村民提出了涉及林地纠纷、农田基础设施、美丽乡村整体提升等10余个问题。“其中一半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余下的也在积极协调推进中。”余火亮说。

“离村约300米的一处田间道路塌方,造成水沟堵塞。我在座谈会上反映后,村干部马上就去实地查看,几天后就组织机械、人员把这个水毁点修复好了。”平时热心于村里事务的张才玉满意

自2020年以来,各布村妇女经常自发组织开展擂茶会,针对惠民政策传导、村居环境管理、困难妇女帮扶等内容开展服务议事活动,为乡村建设建言出力。

“这个活动效果很好,今年扩大范围,把各布村的4个自然村村民全部集中在一起开展活动。经过这次活动,明显能感觉到,村民对我们更理解了,与我们的距离更亲近了,也更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了,这是一次推进乡村治理的有益尝试。”余火亮说。

如今,在将乐县广袤的城乡大地,利用群众农闲、纳凉、闲暇时间,调制一碗擂茶,讲群众关心事,听群众心里话,解群众生活难。以擂茶为载体,实践为窗口,融入生活,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走出了一条宣传、服务、凝聚群众的新路径。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