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危难面前,总有英雄逆行而上,他们走在抗疫前线,用行动谱写同心抗疫的时代赞歌。 ——题记 水南村的志愿队。 我是党员,我肯定要加入的,哪怕是和平年代,我也从未忘记过我在党旗下许诺过的誓言。 ——水南村党员 年三十后各乡镇都进入紧急状态,水南村书记邱长生在党员群里发出号召,想在水南村组织一支党员志愿队伍,为后续抗疫做准备。半个小时内,二十几名党员响应号召,一支水南村志愿队由此产生,他们承诺听从指挥,随时准备战斗。 整个春节,他们上门宣传与摸排村内所有人员;蹲守从武汉回来的几户人家;将乐县全县出行限制,他们响应号召,凌晨四点多在村里集中开会,而后拿着锣与喇叭,走街串巷告诉大家出行管制;随后轮班在各个卡口值守,十多天中大家争着抢早上和晚上的班,因为早晚班最冷、最苦。 将乐汽车站发现首例病例时,由于镇里人手不够,翁晓辉试探性地在群里询问了志愿队是否可以帮忙。闻言,十几个人主动前往汽车站,连夜冲进了安置房,第一时间将5个单元47户174人全部摸排清楚,为后续的隔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彼时,谁也不知道这栋楼里还有没有其他人被感染,他们戴着最普通的口罩一户一户敲开门进行摸排。事后,有党员回忆,那个晚上其实什么都没有多想,只觉得既然是党员就应该要冲在前面,争分夺秒做好工作,免得疫情扩散开来。 这场疫情,让他们从茫茫人群中凸显出来,站成了特殊的队列,成为与病毒赛跑、抗争的人,成为水南村抗疫的主力军,也成了水南村最可爱的人。
隔离点的驻守者。 我不值得一提,因为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坚固的防线是“人民战争”。 ——翁晓辉 翁晓辉是主动请战到汽车站的,那个晚上他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带着水南村志愿队连夜冲进了安置房,第一时间将住户情况摸排清楚,形成了完整的台账。 很快,由水南、大源、余坊、安仁、高唐五个乡镇四十几名干部组成的队伍进驻汽车站安置房,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由翁晓辉总协调。 驻守者的任务十分繁重,每天要当好物资“运输员”、单元“守门员”、政策“宣导员”、心理“疏导员”,要帮助被隔离的居民采买生活物品、送蔬菜、倒垃圾,还要劝导安抚。 最开始的几天,大家都很焦虑。驻守者很焦虑,他们在值班室里不停地洗手,不停地消毒。被隔离者也很焦虑,没人喜欢被束缚,抵触情绪严重。偏偏开始的几天里面状况不断,有人发烧、有老人下巴脱臼,有人心脏病发,一楼还有三户独居老人。翁晓辉说刚开始的几个晚上,他严重失眠,每次手机铃声响起,他都惊坐起来,生怕又有什么坏消息传来。 驻守者不仅要照顾“里面的人”还要想方设法自救“外面的人”,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心理建设,互相加油打气,既给自己打气,也给家人打气。 驻守者里许多人自从接受任务后,就不敢再回家中,因为有人孩子尚未周岁,有人孩子嗷嗷待哺,谁也不敢冒险。翁晓辉亦是14天不曾回家过,有一次女儿说想他,他便回了一趟家远远地站在楼下,女儿看见他便要冲下来,他急忙挥手制止了她,事后他才知道女儿躲去房间哭了。 整整14天,没有人退缩过,没有人抱怨过,他们变成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战友,坚定地站成了一堵墙。
学榜样的“90后”。 仰望榜样,就要贴近榜样;收获感动,更要付诸行动。 ——陈丽娟 因我是外地人,被允许迟几天返工。那几天,我蜗居在家中看着铺天盖地的疫情报道、每秒都在攀升的确诊人数,心情异常压抑、惶恐。 新闻上报导有护士禁不住防护服的憋闷和数十小时的劳累晕倒;有社区干部连轴转两三天摸排人员;有志愿者每天在搬运笨重的医用物资…… 母亲说:“非典时,大家保护你们‘90后’;17年后,你们‘90后’也应该要保护大家。回去吧,这个时候你没有理由不在。” 我早已坐立不安,当即收拾行李返岗。 汽车站被封锁的第二天,翁晓辉说还缺一个作内页材料的人,问我是否可以帮忙。我想着母亲的话毫不犹豫地点头了。在被告知几小时要消杀一遍,多久要洗手一次,回到家要立即换衣服时,我才真正感觉到了恐惧,那感觉就好像一只脚踩在悬崖旁随时可能跌落。 三天无异常,九天无异常,我们惴惴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社会上各种捐赠如潮水般涌了过来,被隔离的居民道谢了千百次,我们为他们感动,为将乐感动,也为自己感动。 2月14日晚八点14天隔离期结束。各个乡镇的人陆续返回,我们留下的四个人拿着钥匙逐一打开了5个单元门。被隔离的居民欢呼雀跃,还有人下楼放鞭炮。我们也跟着欢呼,这里没事,将乐没事,武汉会没事,中国也会没事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亦步亦趋摸索着跟着他们,也拥有了守护别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我们“90后”的肩膀还略显稚嫩,但终有一日会像这些榜样一样,挑起青春无悔的责任担当。 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个庚子年经历的一切,以及交织着恐慌、担忧、感动等种种的复杂情绪。而这些只讲奉献不畏艰难的英雄们用行动为中华儿女上了一课,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前进,再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