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将乐美景 南方有镛城,德馨气自新。 将溪经城过,乐土济万民。 客家留祖训,龟山作旧邻。 古瓷承千载,缘者共珍惜。
梅瓶-- 从盛酒器具到艺术珍品
梅瓶, 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几枝梅花得名,梅瓶最早出现于 唐代 ,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宋 将乐窑酱釉梅瓶
在陶瓷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产出,“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早前被称为“经瓶”。经瓶的由来与宋代皇家的 讲筵 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
宋 将乐窑青釉梅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
"
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
宋 将乐窑黄釉梅瓶
宋元时期的万全窑口也有生产 梅瓶, 瓶体浑圆,造型优雅 。釉色有青釉、青白釉、酱釉。纹饰以光素为主,刻花为辅。
宋 将乐窑青白釉梅瓶
任何一种艺术品的产生,都有一个演变进程,起初人类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制造出一些符合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器具。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器具从最初的 基本 生的需求到精神文明追求,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后,才逐渐发展成被后人赞誉的艺术品。
宋 将乐窑青釉梅瓶
北宋时期的梅瓶肩部饱满丰润,不同于后期修长的造型,也有别于北方游牧民族盛水用的鸡腿瓶形制,这与梅瓶造型的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造型在被南方的各窑厂接受时,摒弃北方粗犷伟岸的风格,赋予秀雅精致的感觉。
辽金 酱釉鸡腿瓶
宋 将乐窑黄釉梅瓶
“梅瓶”在中国古代陶瓷研究领域中属于单一器型,有千余年的历史,受到颇多赞誉。梅瓶从出现的那天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起初梅瓶 带盖 作为盛酒器,后来渐渐演变为陈设器,折梅枝,供瓶养,成为花艺的一部分,成就了梅瓶这种传统的艺术 珍品, 流传至今。
梅瓶欣赏 宋代 磁州窑划花金钱纹梅瓶
宋代 耀州窑金钱纹刻花梅瓶
宋代 湖田窑素釉梅瓶
宋代 吉州窑剪纸漏花梅瓶
宋代 吉州窑如意云纹梅瓶
来源:将乐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