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生,男,1962年12月生, 1978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为将乐县高唐中心小学总务主任、学生幸福成长工程生活教师。
从教35年, 他秉持“品学兼优”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得学生爱戴,赢得家长肯定。近十四年,他投身生管和食堂管理工作,事不避难,勇于担当。2007年 3月全县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在该校率先试点实施中,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食堂改造奔波,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学校根据学生食宿改善工程的需要,配置了一台锅炉和煮豆浆的器具,当时炊事员无从下手,又不识字,看不懂说明书,不懂得操作,学校食堂开始使用锅炉时,他每天天没亮就起床从家到学校指导炊事员操作,其他人还在梦香,而他确在学校食堂,在他的耐心指导下,炊事员渐渐掌握了操作要领,他这时才缓了可气,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学校食宿改善工程走在全县的前列。为全县推动该项工程作出了榜样。
2009年学校新建学生食堂宿舍楼,他负责该顶目的工作,从立项到施工都注入了他的汗水,该工程完工,正直学校放寒假,其他教师都回去过春节了,而他还正为新宿舍楼的绿化和施工所损坏的操场发愁,他想:寒假二十多天就要结束,学生要开学,为了师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他必须要在寒假里去联系煤碴、沙石把操场平整好,联系树苗把树种好。他不顾自身胃痛,全身心投入,由于他的努力,各项工作都按时完成,为学校开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管工作十分繁琐,寄宿生每周都是星期天到校,他主动承担星期天的值班工作,其他教师每周休息两天,而他只有休息一天半。 他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每一位学生,有一次晚上,学校举办“六.一”文艺汇演,活动结束后,有一个寄宿学生不小心在阶梯上摔了一跤,额头摔破,鲜血直流。他第一个冲上前去,二话不说,背起那位学生到就近的卫生院急诊。看着医生为学生检查,且听到医生说“一点皮外伤,并无大碍”后,他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等那位学生包扎好伤口后,他又赶紧回家为学生煮了一碗红糖鸡蛋送到医院,亲自喂学生吃下。当家长获悉赶到医院,看到孩子一切都安排好了,紧握着他的手感动的流下了热泪。而当他和同事回到宿舍时已是晚上 11点多了。这样的事例多不胜数。
2012年3月以来,在实施寄宿生、留守儿童“幸福成长”工程试点工作期间,他更是把照管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高唐中心小学有寄宿学生 158人,其中有一半学生来至将乐县煤矿(四川、贵州籍)的学生,远在外地父母无法提供的关爱,他倾注全身心血努力做好。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安排伙食,每餐开饭时间他都到食堂维持秩序,帮助一二年级的学生端饭等,学生有个头疼老热的他都及时带他们到医院就诊,一个月结束后,又为本月生日的学生过集体生日,买上蛋糕,送上温馨的祝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父母式的关爱。他不辞劳苦,亲历亲为,带头引领。为学校寄宿生、留守儿童精心打造出了一个 “温馨之家”。 由于他工作出色,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省市领导领导先后多次到该校调研,总结推广经验,央视及省、市多家媒体先后到该校宣传报道。他个人多次被评为县“先进教师”、“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市劳动模范”、“全国扶贫先进个人”。他脚踏实地,忘我工作,用爱与责任铺就了一条农村孩子的幸福成长之路,成为了将乐的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
吴长生老师自1978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风雨兼程,他矢志不渝,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三尺讲台,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参加工作之初,他风华正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的热忱,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最偏远的自然村任教。他一心扎在教学上,一呆就是 10年。从大山的自然村到行政村的完小,再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他用爱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滋养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