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源乡苏区是中央苏区建黎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6月中旬,彭雪枫部派工作团在大源活动 50余天,并建立区政权,隶属泰宁的区苏维埃政府。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肖永际,副主席梁道林,土地委员杨道昌,分田委员熊昌隆。并建立游击队,队长伍善水。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司马第。红军在大源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大源青年伍乞丐儿、伍茅屋、伍庵姑、伍顺龙等参加了红军。
该住宅外墙设有枪眼,门楼亭上设有岗哨及机关枪。东方军攻打将乐和顺昌县城时,将红军医院设在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处,并在附近的张厝设立5号兵站。一次数十名大刀会向红军医院发起进攻,红军和游击队员从枪眼和掩体里对他们射击,大刀会丢下 2具尸体仓惶而逃。 1934年红军撤离后,黄立贵领导的闽北独立师经常到大源开展游击活动,袭击了国民党大源乡区公所,打死打伤白匪十多名。游击活动一直持续到 1937年7月黄立贵师长牺牲。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源苏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付出了牺牲。当年参加游击队、赤卫队等武装组织 500多人,参加红军的有220多人。参加红军的青年中,只有伍乞丐儿回到家乡,其他都英勇牺牲。红军撤离后,国民党政府对大源苏维埃干部和游击队员疯狂迫害,有的被抄了家,受尽酷刑,有的逃离家乡杳无音讯。 如今,在大源村还依然保存着红军医院暨大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该旧址位于大源村许坑路 11号(司马第)。这是一处清代建筑,二进三堂,由门楼、前厅、上堂、中堂、后堂及天井等组成。整个旧址保持完整,是弘扬苏区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我的心爱在家乡,民俗风情入梦来 灵济桥是崇善村标志性建筑,始建于雍正十年(1779),屡次修葺。村民每年三月三都要在桥上举行“诵经祈福、乡邻和睦”活动,许多在外地创业的村民这一天也会如期赴会,在桥上默默祈祷,祈求平安, 祈求事业顺利、财源广进。每年三月三,总是牵连着他们心,牵连着他们的梦,牵连着他们的思念。
正月闹桥灯,家家过大年。在大源人心里,过年是头等大事,而闹元宵则是压轴之戏。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大源、肖坊、西田等村,都要举行盛大的桥灯会。 村里有个习俗叫“出龙头”,即出头灯。“出龙头”是一种荣耀,因此很多人都想争当头灯。近年来村里规定由本年度家中喜事最多的几户人家抽签出头灯。 烟花四射,彩龙翻飞。每年的桥灯会都很热闹,各村参会的桥灯有上百节。龙灯花灯桥灯游走在村道上,星星点点的灯光绵延几里,远远望去犹如穿行的巨龙,又似银河落乡村。村民闹灯的热情高涨,小孩子的欢笑声,舞龙队的锣鼓声,村道上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乡村沸腾起来……这里,每一盏灯,都承载着人们对五福的期盼,对未来的憧憬。 散灯之后,又进入另一个闹元宵高潮。各家各户摆酒席,全家围坐分平安蛋、吃长寿面,举杯豪饮。乡邻们,走亲访友,话今年,想未来,快乐盈庭。 远方的乡亲,你们远离故乡去拼搏,故乡是你们的依靠,是你们的思念。我们真诚希望 广大大源籍在外地经济界成功人士,身处异乡、情系故里,关心和支持家乡,回乡投资兴业,携手家乡人民,共同开创合作共赢之路。 家乡的父老乡亲,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乡情有多深 走一走八角楼 亲情有多长 串一串正月桥灯 家乡有多美 看一看今日的村庄 远方的乡亲 你是否听到家乡的声音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余永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