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飞 林道飞(生卒不详),字宏中,晚年号含云逸叟,将乐县人,明朝名医。他以医术高超、多行善事而享誉闽中,曾任福建太医。病人服用他开的方剂,药到病除。他晚年热心公益,经常拿出钱粮赈饥济贫,还捐田 120亩给含云寺。林享年83岁,著有医书《济世良友》传世。 余重谟 余重谟(生卒不详),将乐县人,集书、画、诗、棋于一身,为明朝著名艺术家。他的书法尊崇苏轼、朱熹,擅长飞白,大者如盖;楷书亦精,似祝枝山、陈白沙;墨迹流传国内,为人们珍视,争相收藏。他的墨竹画尤其精妙,造诣很深。余还喜欢吟咏,善于弈棋。家虽不富,他却乐于帮助朋友。遇到名士来访,往往旷日陪伴,流连不倦。泰宁江日彩未及第时,十分贫穷,余特意筹资盖房给他居住,并同他一起研习诗文,同窗
10载。余享年89岁。 余思复 余思复(1614~1693年
),字不远,晚年号中屯,将乐县余源村人。他少年学习勤奋,每次借到书,抄毕还挑灯夜读,反复琢磨。余特别喜欢韩愈之作。有一次得到考亭旧本,反复吟诵,废寝忘食。余埋头理学研究,探索朱熹理学精微。他成人后,无意科举功名、恣情山水,以诗文自娱。江西桐城钱饮光、宁都魏永叔、福建宁化李元仲对他的才学咸推重之。魏永叔称赞他
“其诗甚古,奇崛不驯之气,皆出之卒然,自是古人佳处”。清康熙八年(1669年
),他云游全国各地。在京城,御史笪重光奇其文,召见他。京城名士施闰章、王时敏与他相会,“皆恨相见晚
”。王时敏之子王史藻作诗赞誉之。 廖腾奎 廖腾奎(1641~1716年
),字占五,号莲山,将乐县人。清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历任知县、府尹、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光禄寺正卿、左右通政史司、通政使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职。
章儒球 章儒球(生卒不详),字文玉,将乐县城人。他筹资建造县南陈大坑桥,在桥两头用砖石铺砌道路,长达数里。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县城北郊龙池桥被洪水冲垮,他筹集银钱数千两,砌墩修桥,桥面宽2丈
4尺,并在桥西建一座石亭,让行人歇息。该桥修好后,每逢夏日,他在亭中备有茶水,供行人饮用。知县邓颖蒙将他的善举上报,督学使车鼎晋题字表彰。乡亲们也在亭边为他竖碑纪绩。
黄 锷 黄锷(生卒不详),字剑友,将乐县人。清康熙五十三年 (1714年)中举,授四川省双流县知县。当时,该县农田大多缺水,一遇干旱,田地龟裂,收成无望。黄上任后,筹划兴建蓄水、排灌工程,使不少农田有水灌溉。他振兴人文,整肃社会风气,捐修义学堂,修纂县志。他亲自纂写劝戒 12条,说理明晰,语气恳切,淳淳如告诫儿女。上司对黄锷廉洁、务实的作风颇为赏识,训示部属以黄为榜样,并推荐他为华州知府。黄一上任,所辖金川县发生兵事。混乱的局势,纷繁的军政事务,他应付从容,处置得当。后来,他 “病瘁乞休”。(余永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