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民俗风情
梦萦廊桥
2014-10-08 09:57:00  来源:  责任编辑:董观生  

●(将乐)余永秀
  时序已过中秋,斜阳落在余坊廊桥的后山,余晖将小山的树木染成微黄色,全部生态似乎沉醉于绚丽的黄昏。
  我跨出旅馆,穿过几排房舍,走上林荫小路,缓缓向一片青黄色的田园迈进。这条道路上的风声、鸟声、虫声、水声,格外迷人!这天籁之音,自然编织成一曲和谐的田园之曲,悦耳动听,宁静祥和。我无比惊诧,这不期而遇的知音,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畔。
  黄昏是美丽的。我珍惜余坊的黄昏。晚霞突然变幻姿色,如同一片赤红色的树叶坠落在田野上,布满树木的小山好像绿色海洋中的岛屿。在田野的西端好像横卧着一只雄鹰,细看是廊桥。哦,余坊有着众多的廊桥,堪称廊桥之乡。
  我拜访廊桥欲望一直很强烈。近点,再近点,眼前廊桥如同一位老人安静地站立溪涧之上,两手向左右平伸,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将几百年的沧桑都埋藏心底。廊桥的上空,忽然飞来一只鹰,在赤红的霞光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叫唤,尖厉,清脆。它也许是和我一样来看看廊桥,后来它在空中打了几个急旋,就匆匆地离开了……
  钻进廊桥,抬头仰视,廊屋脊檩上有墨载:大清光绪十八年七月七日求时重建造,时光仿佛倒流几百年。这是乡间智慧的工匠,在单孔石拱桥上建廊屋,方便行人休憩,又遮风挡雨。廊屋面阔九间,进深四柱,穿斗式结构,歇山顶。风霜雪雨,清代至今,乡人不知进行过多少次的修缮。廊屋雕龙画栋,飞檐翘角,看去还保留了些许清时的建筑风格。
  廊屋内有神龛,燃着两根小蜡烛,香烟缭绕,没有人迹。哦,我明白了,这里还是乡民祭祀祈福的圣所,倏忽之间涌起浓重的神秘感。不过,令人惊叹的是廊桥几乎被重重绿色包围,四周环境十分清幽。其下溪水潺潺,背后躲藏着几棵上百年的苦槠树,再往后是密密匝匝的针叶林。躺卧在廊桥前面是即将成熟的稻田,传递着丰收的喜讯。廊桥尾部,有几丛毛竹和着微风,在沙沙细语,这是大自然的和声,也许只有廊桥才能破解其中密码。
  许久,离开廊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爬上一个小山坡,走进幽暗的竹林。这里秋虫不绝于耳,身边晃荡着稀疏的影子,翘首仰望,天空只剩一轮圆月。蓦然回首,廊桥就成了一排黑
魆魆的浓影,溪涧里的朦胧雾气似乎在慢慢升起,劳累了一天的绿色植物也该歇息了
  月光如霜,穿过竹叶洒落在地面,洁白的月色吮吸着阴森的竹影;斑驳的黑影,又构成了无数抽象的图案。似乡间农人闹桥灯,似瓜溪木偶,似商周饕餮纹,还有的简直就是大写意的墨竹图。此刻,我和竹林融为一体,共同沉醉在安谧的月夜之中,品味田园生活的安宁和幸福。顺着山边行进,月色如银倾泻,我发现余坊的周边其实都被浓密的竹林遮掩着,竹枝错落交织,飘荡着温润的气息,形成一道绿竹画廊,清丽典雅。
  月儿渐渐升高,远处飘来奔放的健身舞旋律,在竹林上空回旋。我一边走一边想,那横卧着的廊屋桥,那摇曳着的竹子,那扭动着的健身舞姿,都包蕴着无限深情,更触发了我的思绪。
  这一夜,我在竹林边旅馆做了一个美梦,梦见廊桥变成一个美丽善良的天仙,时刻守护着绿色余坊。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