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地处闽西北,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总前委书记毛泽东的亲自决定和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红军曾三次解放将乐,建立了“工作区”,并发展成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它南靠中央苏区宁(化)清(流)归(化)根据地,西邻中央苏区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北有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是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宁清归苏区及建黎泰苏区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央苏区在东面的重要门户,在与国民党进行的拉锯战中作出重要贡献,谱写了光辉篇章。 1931年至1934年间,将乐先后成立了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建立过黄潭边特委和 12个基层区委,全县6区9乡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111个行政村建立了红色政权,占全县行政村 89.3%。 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赣省机关和省军区及黄立贵所领导的闽北独立师,先后以龙栖山、九仙山为游击根据地,坚持了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重建了将乐县委,保留了革命火种。将乐苏区又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重要活动区域之一。(余永秀)
红军堡 汤建春摄
红一方面军第一师司令部暨温坊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南口乡温坊村汤氏祖厝正门全景 郜骅摄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古镛镇九仙山普照寺 汤建春摄
龙栖山雷公寨战壕遗址 汤建春摄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石仲泉为红军堡和荣光公祠的题词 汤建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