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民俗风情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乐竹纸制作技艺
2014-08-13 08:59:00  来源:  责任编辑:董观生  

中国是第一个发明造纸法的国家。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中国的纸和造纸法,最先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随后逐步传到欧洲。因此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一直沿用中国的造纸技术。

  将乐是福建传统手工造纸大县。自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后,客家先民便将此先进技艺带到了将乐,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生产毛边纸。据《中国书法工具手册》记载,将乐是我国最早出毛边纸的地方之一。将乐纸统称毛边纸,也叫竹纸。

 位于将乐南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景致清幽,绿水撩人,堪称福建的“庐山”。这里是将乐竹纸制作技艺传承最完整的地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传承地。龙栖山造纸清代最盛,尤以“西山纸”最负盛名。清人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对福建所造之纸的优劣进行认真比较后,对将乐的“京纸”和“西山纸”做出高度评价,其纸质色白如雪、经久不蛀。

清代,龙栖山竹纸制作技艺越来越高,所生产的“西山纸”不仅畅销省内外直至东南亚诸国,而且在乾隆初期就被列为“官纸”,专供朝廷使用。

西山纸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二十八道工序。

一、备灰。造纸的前一年农历七月半过后,必须修建好石灰窑,石灰窑要高于地面50公分,以免回潮。石灰窑修建好后,选择晴天将石灰储存于窑中。

二、劈山。备灰后两个月,即九月末开始劈山。将竹山内的杂草等清除,为第二年所需的造纸嫩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管护。造纸当年的清明节前后至立夏是毛竹重要的生长期。必须留好优质笋,禁止滥挖笋,确保长出优质的嫩毛竹。

四、砍嫩竹。立夏前3天后5天,进山砍嫩竹,俗称“放竹条”,以尾梢刚长出 3条枝桠的嫩竹为佳。

五、砍丝。将整堆好的嫩毛竹切成2米长的竹筒,剥去外层绿竹皮之后,将竹筒削成近长 2米、宽2厘米的栅子片,捆束成把。

六、修料塘。料塘用于浸腌竹麻。用石灰、黄泥、红糖、糯米、稻草、松尾针等原料混合制成。砍嫩竹的同时就要开始修料塘,修好后必须引水蓄塘,认真查验,以确保牢固、不漏水。

七、落塘。将捆扎好的嫩竹把运送至料塘,至少要有两名造纸工人负责落塘,即合力将嫩竹把放入料塘中。

八、浸漂。料塘以扶塘枕铺底,嫩竹料置于扶塘枕之上。铺一层料撒一层石灰,石灰要均匀的覆盖在料上。待铺满料塘后,再铺上一层竹片,最后压上大石。

九、腌渍。为避免塘水干涸,用竹水管引入清冽山泉,称灌水浸塘。持续腌渍40-50天,嫩竹料就被腌制成竹穰

十、洗料。腌渍好后,将竹穰从料塘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同时给料塘换水。

十一、洗漂。料塘换水后,再以扶塘枕垫底,枕木上铺竹片,放入洗净的竹穰,引山泉水注入料塘,漂洗竹穰一天两次,总共漂洗20天。

十二、压塘。漂洗结束后,竹穰上铺一层芦苇,芦苇上铺一层竹片,灌满水,最后压上大石。压塘需持续60天。

十三、熬黑水。压塘期间,竹穰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渗出黑水,将黑水排出后,随即加入山泉水。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竹穰中的污水全部排出。黑水排放需 57次。

十四、开塘。60天后,清除去石头、竹片、芦苇,竹穰已熟透变黄,用清水将竹穰漂洗干净。

十五、剥料。俗称剥竹麻。将竹穰剥去内外两层皮,青皮和次皮,取出竹穰的竹节部分,以及浸泡过程中沾上的沙石。

十六、上榨。将洗净、剥好的竹穰放入榨台把水榨干。

十七、挑料。竹穰里的水榨干后,挑到深山里的纸作坊,倒在铺着粗糙竹篾席的料槽中。

十八、踏料。踏料是造纸中最为辛劳的一道工序,两人一组,双手拉住头顶吊索,双脚使劲踩踏竹穰,反反复复,将竹穰均匀地踩成细腻的纸浆。人工踩料有利于保护竹纤维,制出的纸张具有更好的韧性和拉力。

  十九、熬兰叶。将采摘的兰叶放入水中熬煮后去掉残渣,棕垫虑出汁水。这种汁水中含有能粘结纤维的物质,起凝固作用。

二十、打槽。将纸浆料放入纸槽,与兰叶汁水混合后,灌入清水,两名纸工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慢慢地搅拌均匀,并捞出纸浆中难以分解的粗纤维,制成抄纸纸浆

二十一、抄纸。两名纸工协调配合,用细密的竹荡浆入帘,均匀地抄出一厚薄一致的纸浆,提起,水分,把纸浆翻转倒扣在榨床上,揭起帘子,就分离出一张湿纸。然后一地抄出,一张一张地叠加起来。

抄纸(余诚摄)

二十二、榨纸。待湿纸叠到一定厚度,启动榨床,利用杠杆原理,用绞棍绞紧绳索,不断加压,榨干水分。

榨纸(余诚摄)

二十三、钳纸。榨干水的湿纸仍然粘结在一起,不易分开,须用钳子从纸头处一张张钳开。

钳纸(余诚摄)

二十四、烧焙炉。在干纸前要用柴火烧焙炉,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干纸。炉的两面墙叫焙壁,宽10米,高1.6米,上窄下宽,成“人”字形。墙的一头为炉灶,另一头为烟囱,墙腹是烟火道。
    
二十五、焙纸
。待焙壁升温,焙纸工用刷子把壁刷湿,按顺序一张张将湿纸刷在焙壁上,湿纸蒸去水分,变成干纸,然后一张张揭下。

焙纸(余诚摄)

二十六、分拣。将焙好的纸进行检验,剔除破损,含有杂质等不合格的纸张,堆放整齐。

分拣(余诚摄)

二十七、裁纸。就是把焙好的纸按标准规格,将四边裁切匀称,使纸张更加平整。

二十八、捆扎。将裁切匀称的纸一捆一捆扎好,每200张为一刀,打上印记。这道工序完成后,西山纸才可以销售。

为何西山纸能饮誉海内外?究其原因,关键是生态良好、原料质优、山泉清冽、技艺精湛。

将乐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刘仰根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推介西山纸 (肖春华摄)

因此,龙栖山造出的纸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久存不蛀,素有“赛霜斗雪”、“冰清玉洁”之美誉。可用于书法及修复、印刷古旧书籍。据说当年,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亲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毛边纸印刷。清代以后西山纸与其它毛边纸远涉重洋,畅销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的喜爱。抗日战争时期,西山纸调永安印刷《中央日报》,比重庆印刷的更好。后来专家专程来将乐考察,结论是灵山秀水漂洗的缘故。19741976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出版局几次调将乐西山纸进京印刷《毛主席诗词》线装本及重要历史文献。西山纸制作技艺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文/余永秀)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