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民俗风情
将乐三绝
2014-02-17 11:04:00  来源:  责任编辑:林岚  

龙栖山造纸作坊

龙池砚

将乐擂茶

 

  将乐,古称“镛州”,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是福建省七大古县之一,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东晋《搜神记》名篇“李寄斩蛇”的传奇故事发生在这里,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的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诞生在这里。客家擂茶、龙池宝砚、西山玉扣纸,被誉为“将乐三绝”,遐迩闻名。
  西山玉纸
  西山纸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其纸质细腻,冰清玉洁,书写清晰,具有“西山玉纸”之美誉。
  西山纸完整地传承了蔡伦造纸工艺,它取材于龙栖山的上等原料——嫩毛竹,故也被称作“竹纸”。其制作工序十分繁复,需经砍嫩竹、断筒、削皮、撒石灰、抄纸、干纸、分拣、裁切等2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精工细作,马虎不得。
  西山纸吸水性强,色泽稳定,既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又可用于书法、装裱,极具古色古香的意韵。清乾隆年间曾以“西山纸”编印《四库全书》,抗战时期西山纸被大批调到永安印刷“中央日报”,纸质大大超过当时重庆的“中央日报”。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线装本也是用西山纸印刷的。清代时西山纸一度出口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世事变迁,繁华褪尽。如今,盛极一时的手工造纸沉寂了。然而,在龙栖山这片原始密林里,古老的造纸作坊依然默默坐守在时光里,成为中国手工造纸技术的缩影。
  文房瑰宝“龙池砚”
  “龙池砚”,素有“闽砚精品”之称,其品质不亚于我国的“四大名砚”。其制作始于大唐,行于北宋。因宋代理学家杨时 (号龟山先生)著书及为太师与太子习字喜用家乡这一名砚,故又名“龟山砚”。
  用龙池砚磨出的墨,宜书宜画,成色明晰,书写流畅,不伤笔毫。龙池砚不仅国内走俏,还备受海外客商青睐,畅销东南亚。龙池砚以雕饰龙的图案为主,由此产生了双龙戏珠、飞龙夺魁、巨龙飞腾、蛟龙戏水、玉龙吐云等系列作品,寓意中华民族有着龙的精神,颇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韵味。
  “茶文化孑遗”将乐擂茶
  将乐擂茶是中原汉人南迁带入并留传至今的饮食习俗,被誉为“客家饮食文化奇葩”、“中国古代茶文化孑遗”。将乐擂茶一般为清水擂茶,采用茶叶、芝麻、花生等生料,以及青草药擂制,即擂即用,味道鲜美。制作中加入天然中草药,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用具主要有陶土擂钵、擂捧、笊篱,称为擂茶“三宝”。制作擂茶基本程序为涤器、备料、打底、初擂、加料、细擂、冲水、过滤、敬茶、品茶。
  在将乐,喊人喝擂茶被称为“喊擂茶”,四时八节喊过节茶,平日里喊互酬茶,有喜事的喊喜茶,请人帮忙的喊答谢茶。最火热的时候还数八月中旬,考上大学中专、招工了、毕业了都喊擂茶,请来老师、长者,把茶言欢,其乐融融。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