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民俗风情
教子成龙
2013-10-12 15:30:00  来源:  责任编辑:林岚  

  历史人物传奇.三明市将乐县报

 

教子成龙

 

 “哐,哐,哐-!”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初的一天上午,杨时家门口忽然响起锣声。左邻右舍赶出门外一看,只见两官差翻身下马,手捧黄榜在杨府门口前高呼:“捷报!恭喜贵府杨老爷讳航高中今科殿试进士,京报连登科甲!”时年八十一岁的杨时,拄着鸠杖颤巍巍地与家人迎出门外,双手接过黄榜,并恭请官差到厅堂上就座。献过香茶,又端出粉干鸡蛋招待。

   送走官差,杨家大小随即忙碌起来,张灯结彩,燃放爆竹,拜告祖先。县衙官员、亲朋好友、乡绅邻居闻讯后,纷纷前来道贺。人们带着惊奇而又羡慕的语气赞叹:“杨老先生真是好福气呀,以前五个儿子全部荣登科甲,如今四个孙子又个个高中进士,实在了不得哟!”另一个人高声说:“《三字经》上讲,‘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看杨老先生家比窦燕山更胜一筹!”

   杨时一家三代人中就有十人荣登进士,这是他教育子孙有方的硕果。他常说:“育人之首要在于立志。”因此,杨时十分注意引导儿孙树立远大志向。这从他为子孙取名字就可窥见一斑。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3年)二月,杨时的夫人余氏生下第一个儿子,其年杨时三十岁,壮年得子,自然十分欢喜。夫人为儿子取乳名“十五郎”。稍后,杨时为儿子取大名为“迪”,字“遵道”。杨迪读了三年书后,杨时趁儿子要他讲圣贤故事的机会,把孔夫子为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社会理想而周游列国,锲而不舍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虽遇艰难困苦而百折不挠的故事讲给小杨迪听。随后,他话锋一转,问儿子:“我给你取名‘迪’,字‘遵道’,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小杨迪眨了眨眼,说:“‘迪’,是开导的意思,‘遵’是遵守,‘道’嘛,哦!是指孔孟之道!父亲,您说对吗?”杨时点了点头,说:“我给你取这名字的用意,除了你说的遵守孔孟之道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哩!”“还有什么意思,父亲,您快说!”小杨迪迫不及待。于是,杨时给儿子讲了自己廿九岁时曾被授予徐州司法一职,后听说程颢、程颐两兄弟在河南颍水授理学丰富和发展了儒学。因此,自己辞官不赴,而跋山涉水去颍昌拜程颢为师,潜心攻读。讲完这段经历,杨时对儿子说:“我给你取字‘遵道’,不仅要你继承传统的孔孟之道,也希望你传承和弘扬二程理学!总之,你要效法圣贤,幼而学,壮而行,做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小杨迪毕恭毕敬地对杨时说:“父亲,您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话,努力去做!”随后几年,杨迪饱读诗书,披阅经史,立志成为经国济世之才。为让杨迪进一步接受锻炼,更深切领会理学精髓,杨时又让他不远千里奔赴洛阳投师于程颐(时颢已逝)门下,继续深造。杨迪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钻研,学业日益精进。程颐颇感满意,在给杨时的信中赞赏有加:“令子名迪者,好学质美,当成远器。”

   杨时身为名儒,自然深知引导子孙勤奋学习的重要。一次,他见杨?、杨 ?在家读书时心不在焉,老在桌子底下搞小动作。杨时先不露声色,对他们说:“孟子曾经讲述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父亲,什么故事呀?快讲给我们听听!”两小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从小动作上转移了过来。杨时说:“孟子讲,从前有个叫奕秋的,是当时全国最善于下棋的高手。一次,奕秋教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听奕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可是总觉得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他虽然与同伴一起学习,成绩却差远了”。杨时接着问道:“你们说说看,那个人成绩比不上同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他学棋不专心呗!”杨 ?抢着回答。杨时接过话茬,说:“下棋是如此,学习更是这样,如果不专心学,就老学不好。四书五经学问深奥,你们不专心致志,能学得好吗?”两个小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杨时进一步开导他们:“《中庸》上说过,‘好学近乎智’,这就是说只要勤奋好学,就能使自己变得联聪明起来。”杨 ?说:“我们以后要好好学,做聪明的人!”此后,孩子们的学习就自觉多了。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有天,可杨?、杨?做功课,终于耐不住寂寞,二个悄悄溜出家门到田野玩了大半天,弄得灰头灰脸。杨时得知,并没对孩子大声呵责,只是把他们叫到跟前问道:“你们的功课完成了吗?怎么就溜出去玩了?”“父亲,我们的功课早就完成了,还要再学什么?”杨时意识到孩子们已产生了自满情绪,若不及时引导,必将妨碍他们的进步。于是他问道:“你们听讲过《孔子家语》上的故事吗?”孩子们听说父亲要讲故事,顿时来劲,忽闪着眼睛,竖着耳朵听起来。杨时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次孔子的门徒子路去看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呀?”子路说:“我爱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要你说这个。我的意思是,凭你的天赋,如果再加之以学问,那么还有谁能比得上呢?”子路有些不以为然,说:“南山的竹子,用不着加工,天生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只要天分高,学习又有多大用处?”孔子 紧追话题,说:“把这根竹子削成箭尾,插上箭头,再把箭头磨得尖尖的。这样,射进去不就更深了吗?”子路恍然大悟,连连下拜,说:“我一定记住您的教诲!”

   讲完故事,杨时问孩子:“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杨?说:“我们放松学习,丢下功课去玩耍,错了。”杨 ?说:“自满骄傲要不得,学无止境啊!”杨时鼓励孩子们:“学无止境,不错!你们意识到这点就好了!”他又翻出自己所撰的《劝学篇》让孩子们诵读,并告诉他们:学习不能光停留在会背诵上,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才能融会贯通。

   杨时为官多年,世受俸禄,且家有祖传田户,可谓全家衣食无忧。但他还是十分注意教育儿孙“俭以养德”,力戒贪图安逸,玩物丧志。

   一次午饭时间,杨时最小的儿子杨造垫起脚尖往餐桌上一看,顿时噘起嘴巴,嚷道:“又是青菜豆腐!不吃!不吃!”放下筷子,撒腿就想跑。他母亲忙说:“乖,快来吃饭,妈去给你煎个鸡蛋吧。”杨时用目光制止妻子,把小杨造叫到跟前,问道:“古代君子是怎么对待吃住的?你能把那句话背出来吗?”小杨造嗫嚅着背诵:“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杨时说:“你能背诵出来,这不错,可是你有没有照着去做呢?”现在,你不是吃不饱饭,而是嫌没菜吃,跟君子相比,是不是差了一大截呀?”接着他给孩子们讲了孔夫子到齐国去,与那里的乐官讨论乐理,当他第一次听到悠扬悦耳的《韶乐》,便分外着迷,于是安下心来,刻苦学习,连着三个月不知肉是啥味道的故事。杨时接下来说:“孔子为学韶乐,三个月没尝过肉,你才几天没吃肉,怎么就耐不住 了呢?”小杨造低着头,脸蛋红一阵、白一阵。杨时趁热打铁,说:“还要你妈煎鸡蛋吗?”“不要!不要!我吃饭就是了。”而杨造 连连摆手,赶紧上桌,大口大口吃起饭来。

   为了使子孙都能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好传统,杨时把全家大小如召集在一起,立了个家规:

   三餐饭蔬,不论脆甘酸苦,只要是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论布料精细,只要合身,就不许挑挑拣拣;所处房屋,尽管陈旧简陋,只要还能居住,就应安居乐业,不要羡慕别人的雕梁画栋;故山田园,先祖遗留,应该守其世业,不可增营地产,侵犯他人利益。

   杨时这一义方之训,日后均为儿孙所遵循,被世人伟为美谈。

 杨时认为,忠诚老实,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美德。因此,他很注意教育儿孙做诚信之人。

   一天,杨适和两个哥哥一起在院子里捉迷藏。杨适一不小心,撞到一个小水缸上,只听“砰”地一声,水缸倒地,裂成几块,水流一地,大家见惹了祸,吓得再也不敢吱声,赶紧躲开。杨时和妻子知道后,把孩子们来,追问此事。两个哥哥都说:“不是我打破的。”小杨适虽然心里蹦蹦直跳,吓得脸色铁青,但还是跟着说:“不是我打破的。”杨时说:“你们几个,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说呢?”哥哥们怕小弟挨 ?,都不再吭声。杨时不急于再逼问,只是说:“一个人,不怕他做错事,就怕他不诚实。做错事,可以改正过来;不诚实,就会失去人家的信任,他将永远孤立。所以圣人君子都很看重诚实哩!”接着,他给孩子们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叫子张的学生问孔子如何才能使自己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纵然到了他乡异国,也是行得通的;言语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就是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所以,在站立的时候,就要仿佛看见“忠诚老实,忠厚严肃”几个字立在自己的面前;在马车里,也要仿佛看见它就刻在车前的横木上。只有时时刻刻记住它,都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于是,子张便把这些话写在衣带上。衣带在当时叫“绅”,因此,历史上有所谓“书诸绅”的美谈,杨时讲完故事,问:“现在你们对照孔子的话想想,自己的言语诚实吗?行为忠厚吗?” 适含泪走向前,对杨时说:“父亲,水缸是我撞倒打破的,我错了。”杨时摸着杨适的头,高兴地说:“孩子,你打破的是水缸,捡到的却是金子啊!”

   对后代的交友,杨时也是十分关注的。有一次,杨造领了两个要好的同学到家里玩,他们在厅堂上谈得很起劲,话题是关于晋朝的车胤( yin)和孙康,当时二个家里都很贫穷,没有油灯,为了晚上能继续读书,车胤捉了很多萤火虫装进细网袋,做成一盏萤光灯,借着它的光线读书。孙康则借着月光映照下的雪光读书。一个叫林涛的同学说:“车胤、孙康倒真会想办法!唉,我还听说有个凿壁借洮读书的哩!”另一个叫郑彦的说:“我看他们都是傻冒,没灯油,不会吵着闹着向大人要吗?他们被不足之处是没办法,总会去借钱买灯没的呀!再不然,晚上就不读书了,去玩儿还更好哩!”小杨造说:“这哪行呢?大人本来就很辛苦,你这一闹,他们心里就更难过了。还是自己想办法的好。现在,咱们再也不用愁没灯油了,但他们那种勤学苦读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时,杨时就在隔壁的书房里,几个小孩的话,他都听得一清二楚。待两个同学走后,他把杨造叫进书房,说:“你们刚才的话我都听到了。你们交朋友,我不反对,可是你知道选择朋友的标准吗?”杨造摇了摇头。杨时对他说:“《论语》上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就是说,你和诚实、正直、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会大有益处;要是与谄媚奉承、当面恭维、背后毁谤,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人交朋友,便是有害了。你们以后都 要出外读书、做事,交朋友可要慎重哟!”杨造深深地点着头,说:“父亲,您放心,我一定会认真选择朋友的。”

   此外,每当子孙荣登科甲,走向仕途时,杨时总是向他们讲一讲先祖杨震“廉重四知,拒受金银”的伟家风范,告诫他们廉洁奉公。杨时的弘农先祖杨震,是东汉时期的清官,一尚以清廉闻名。他担任东莱太守时,一次出外巡视,途经昌邑县,这里的县官王密是由于杨震的大力举荐才得以上任的。这天深夜,云遮月暗,万籁俱寂,王密单独一人来到杨震寓所。一阵寒暄过后,王密从怀中掏出上一包黄金,送到杨震面前,真心地说:“恩师远道而来,鞍马劳顿,这点小意思,给您做个茶水费吧!”杨震面露不快,责怪王密:“你我算是老朋友了,怎么还这样不了解我?”王密深情地说:“要是没有您的大力举荐,也许我现在还是一个布衣哩!难道我表示一点感激之情还不行吗?”“你听着,当时我举荐你,只是看中你的才华,而没有别的用心。你还是把东西拿回去吧!”杨震坚定地说。王密四顾一番,低声对杨震说:“恩师放心,现在已经夜深了,根本没人知道这事的。”杨震听后,哈哈大笑,高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得无地自容,只好怀揣黄金离开寓所。

   杨时反复对儿孙说:“先祖给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的好榜样,你们要扬先祖的高风亮节,决不可做出辱没杨多门风的丑事。谁要是贪图金钱,接受贿赂,谁就是千古罪人!杨氏家族就要将他逐出门庭,交官论处!”

   杨时还亲撰《七言绝句.书怀》一首分赠儿孙:

敝裘千里北风寒,还忆箪瓢陋巷安;

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

 

>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