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民俗风情
恳陈政事
2013-10-12 15:33:00  来源:  责任编辑:林岚  

 

历史人物传奇.三明市将乐县报

恳陈政事

 

宋微宗宣和六年(1124年)冬,杨时已七十二岁。由于张舜民向蔡京大力举荐,杨时被朝廷任用为秘书郎,得以在天子脚下任职。

此前,杨时长期在地方辗转为官,对当时政治之昏庸,史治之腐败,民生之痛苦,颇有体会。他心怀爱国恤民、拯救社会的理想,但因管辖地域所限,抱负难以施展。只能凭着自己的良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行些力所能及的德政而已。现在来到朝廷供职,他想,这不正好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一个机会吗?

但是,杨时任秘书郎两个月了,并没被宣上朝议事,发表政见,只是让他处理一些文案、卷牍而已。他感到很纳闷。不过这段时间他接触了大师来自边关、地方的报告和消息,对全国各地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了更深入体察社会现状和民情,杨时利用政事之余,经常穿戴便服便帽,妆扮成普通老百姓,冒着寒冷,来到东京(今开封市)繁华热闹的相国寺一带。他有时在酒楼茶肆中要一盅薄酒清茶,坐在角落,细心倾听南来北行为表现的旅客对时事的议论;有时踱入市场商店与店主顾客谈心,打听他们的经营生活状况;还好几次特地抽空到京郊农村实地调查农民的负担和境遇。大量的事实,使他对当时军事形势的严峻,朝野政治的黑暗,百姓遭遇的悲惨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如焚。

军事形势方面,由于多年与辽国、西夏接连发生战争,国力大耗。但是朝廷为了夺回早年被辽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今河北一带),不讲究策略,而是孤注一掷,尽倾后方之兵力,增援北面,“虚内事外”。朝廷猜忌有本事的将领,不让他们带兵,而是宠信只会一味阿谀奉承毫无军事才能的宦官童贯,让他统率军队。这样的军队,其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宋朝廷求胜心切,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寄厚望于东北刚强大起来的金国,与其结盟,以高额金银财宝为代价,乞求金国出兵帮助攻辽。结果如何呢?金军骁勇善战,很快打败了辽军主力;自称为无坚不摧的“常胜军”;而宋军虽有二十万之众,且对付的只是辽的残余力量,但宋军因妄自尊大,指挥失措,纪律涣散而一败地,金国见宋朝军队软弱无能,因而骄横气焰日盛一日。一再向宋要粮要钱,用于扩军备战。其目标转向并宋朝,妄图取而代之,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边疆局势危如累卵。

政治方面,宋徽宗为满足一己私欲,大兴“花石纲”,宠信权臣蔡京和宦官童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致民生凋敝,民怨沸腾;而他们一伙官僚却从中大饱私囊,穷奢极欲,过着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当时民间流传一首童谣:“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gai)。”可见人民对奸臣当道、官吏腐败已痛恨至极。因而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河北、京东、浙江等地爆发农民起义。再者,朝廷施政极不慎重,常常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弄得地方无所适从,执行混乱,结果失信于民,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

经济方面,由于蔡京一伙把持朝政,倒行逆施,苛政不断,给国计民生酿成极大祸患。

茶、盐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蔡京一伙以为有利可图,强制实行“榷法”(专卖制度)严加控制。百姓上交的茶盐租税不减,自己食用茶、盐,反而要另外再出高价向官府购买,层层盘剥,负担无端加重 ,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朝廷还一边向农民强行定购粮食,一边又抽走原有的大笔定购储备金,迫使各级官吏向农民定购粮食时屡打白条搪塞。灾年欠收,农民交粮数量却有增无减,稻谷尚未登场,官差即成群结队上门催粮,如狼似虎。农家糠秕充饥,粮食交官还嫌不足,逼得他们只好携儿带女逃亡他乡。

铜,是铸造钱币的原料,铜矿本由官府控制,非民间个人所以生产,朝廷为大量增加军费,要铸大批铜币,所产铜料远不够用,于是强行摊派各地缴交铜料,地方官吏则转向民众摊派。许多百姓被逼无奈,只得私下将手中仅有的一些铜钱熔化成铜块上交,以致出现“毁钱化铜上交,然后又铸钱”的荒唐怪事。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看到国家的危难,社会的动荡,百姓的痛苦,杨时心情无比焦虑。自己虽然受到冷遇,但比起国家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呢?弊政苛政不革除,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身为朝廷命官,总应为国为民分忧,岂能明哲保身,置之不顾呢?他拍案而起,决心写出奏章向朝廷力陈现行苛改的危害,实施善政的必要,为救国安民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光阴荏苒,冬去春回。杨时于翌年三月由秘书郎适任著作郎。他想,不趁此机会向朝廷建言献策,革除弊政,更待何时呢?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但他却没兴致与朋友一起去赏花踏青;也无心思在家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他把自己关进书房里,皱着眉头,手捋髯须,凝神沉思,酝酿撰写奏章的事,边待者端茶进来也不曾发觉。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奏章腹稿大体形成。杨时铺开纸张,研墨挥毫,撰写《.论时事》一文。所谓zha)子,就是古代大臣向朝廷上奏时用的一种公文体式。杨时在子中,首先写到自己年老体衰,本该退休,现在被朝廷召用,得以一见君王,感到十分荣幸。然而数月未能上朝议事,私下以为自己浅陋陈腐的学问不堪为用,加之有病在身,很想东回故土养老,惟有忧国爱君之心总是不能放下。

接着,杨时写道,“如今士大夫不敢对天下大事畅所欲言,不过是为明哲保身而已。但他们不曾想过,天下动荡不安,岂能保全自身吗?我虽然有很多建议,但因官阶不大,无由直接面奏君主。为尽一份忠心,我还是就十个方面的当务之急,斗胆上奏朝廷,或许对国事有些益吧?!”

然后,他分“慎令、茶法、盐法、转般、籴买、坑冶、边事、盗贼、择将、军制”等十个方面,详细陈述了当时推行的一些不合理政策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郑重、恳切地申明了自己的意见,提出避害趋利的合理化建议。

在“慎令”一节中,杨时提出不得只给流亡他乡之人免除赋税,也应对忠诚老实在自己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一视同仁,使他们也能得到实惠,从而信任朝廷,而不至于跟着抛弃土地、离乡背井,沦为盗贼,引起社会动乱。

在茶、盐二法条目中,杨时力主支茶叶放宽专卖的严密控制,废除对民间贩茶严厉追究的做法,使百姓能互通有无,得到便利。对食盐的捐税不能层层加码,取之无度,应“酌中立额”,定一个民众负担得起的合理限额,让他们能安心从事生产。

对粮食的转般,籴买制度,杨时建议朝廷恢复以前做法,拨出一笔较大经费作为籴本,即定购粮储备金,年初预支给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和维护平时生计,秋收后农民按额交粮,结算时从中扣除原发的预订金。这样,国家既能按时收粮入库,农民也从中得到便利,乐于耕种土地,不至于逃亡。

在坑冶一条中,杨时提出,中央宜下令各地,如果确实没有矿产可供开发,或无余铜供铸造钱币者,应当如实上奏,不应凭空认领数额,而又摊派给百姓,以免扰民。

对军事方面,杨时大胆主张驻守燕云之部队,应大部分退守内地,以节省各种物资长途运输的庞大费用,减轻百姓负担。金人阴险狡猾,贪得无厌,不要一再向他们交纳财物,助长其狼子野心。燕云多空闲土地,不如招募当地民众,免除其租税,耕种这些土地,同时训练他们骑马射箭,操练军事,保卫疆土,以打击金人所谓常胜军的嚣张气焰。

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应当发动各级官员大力推荐、严格考核,选拔优秀将才来统帅军队,对大批前来投降之敌(指农民起义军),要妥善安置,使他们有工做,有饭吃,这样才能相安无事。否则,又将成为动乱之根源。

由于都城东京地处平原,道路四通八达,没有高山大泽作为屏障,无险可固,所依仗的只是军队的守卫而已。因此,对守城士兵不宜区分亲疏,人为划分等级,而应一律同等对待,以安其心。否则,名号不同,待遇相殊,各怀异心,力量涣散,哪能齐心御敌?祖宗所订制度已很严密,不要随意改变。

子初稿完成后,杨时又逐字逐句推敲,认真修改,对过于激愤、尖锐的言词,适当删削,以免冒犯天颜而被打入冷宫,导致自己一番苦心付诸东流。

经过数番润色,杨时对子颇感满意。他聚精会神,用一手工整端庄的蝇头小楷抄正,全文达四千余字。最后暑上年月和姓名,装入封套,于宣和七年四月呈送尚书省。他为自己终于做了这件于国于民有益的事而舒展开了多日紧锁的眉头。

尽管杨时很讲究策略,注意行文语气,但终因所陈述的各项政论与执行当局的政见截然相反,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被他们束之高阁,不予采纳。

杨时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贤范仲淹发自肺腑的名言,始终萦徊于他的心田。他百折不挠,又于当年十二月下旬再次向朝廷进呈子《论金人入寇》,执着而耐心地反复阐明自己对当时形势的见解,提醒朝廷采取措施,严防金兵的侵略意图和野心,为国为民奉献出他一颗赤诚的心。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