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民俗风情
程门立雪
2013-10-11 15:32:00  来源:  责任编辑:林岚  

历史人物传奇.三明市将乐县报

程门立雪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出任宰相,熙宁新政遭废除,保守党把持朝政。程颐得旧党领袖司马光、吕公著提携,被朝廷任命为崇政殿说书,由一介寒士一跃成为帝王师。不久,因卷入洛蜀党争,先是遭贬官免职,后又被放归故里,洛学亦遭官方藐视、监禁,程颐心情十分郁闷,现归隐洛阳寓所。

   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腊月,杨时得知程颐先生这一境遇后,便从任所江西虔州绕道河南河清县,与在此任知县事的游酢一道前往洛阳探望伊川先生。

时值隆冬,朔风凛凛,天寒地冻。冷嗖嗖的北风肆无忌惮地呜呜刮着。杨时、游酢便把衣服裹得紧紧的,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匆匆赶路。

当杨时、游酢裹着一身寒气赶到洛阳长寿寺拜表院叩开程颐先生家门时,程颐夫人面露遗憾之色,道:“二位来得真不巧,三日前,伊川先生便往嵩阳书院会友去了。”说罢,便劝他俩先进屋避寒取暖。

杨时、游酢虽冷得全身哆嗦,双唇发紫,两腿打战,由于见师心切,听说后,连忙告辞,直奔嵩阳书院而去。

   嵩阳书院在河南登封县境内,距洛阳咫尺之遥,历史上曾是佛、道名胜之地。后唐靖泰元年至三年,进士庞式曾在此聚徒讲学,儒家学者开始进驻其中。五代后周时,因社会动荡,战火烽起,庠教衰微,一些忧国忧民之士,想依托教育扶颠定倾,往往择胜地立精舍,发展庠序。周世宗根据名士

奏请,敕准在嵩阳观设立“太乙书院”。 宋至道三年,太宗重视文治,赐名“太乙书院”,并设置校舍;宋仁宗景佑二年又敕西京(今洛阳)官员在嵩山重修书院,并赐额为“嵩山书院”。是时,登封县太守王曾奏准设院长掌管校务,仁宗准奏,并赐给嵩阳书院百亩良田作为学田,用以维持经费,学生来书院听讲,一律由书院供给膳食。宋神宗时,嵩阳书院名声日高,与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是新儒学发祥地。宋代新儒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在嵩阳书院著书讲学,创立了“洛学”。入仕后又曾居嵩福宫祠,在嵩阳书院讲学。北宋中期,国内太平,文风日起,儒生经历五代久战之后都喜欢在茂密丛林或名胜中寻找僻静之所研讨学问,著书立说,以避烦嚣。二程喜欢在嵩阳书院讲学,一者登封是尧、舜、禹、周公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且佛道盛行,来这里便于切磋;二者,王安石变法更新,二程与王政见分歧,不为朝延重用,为避祸端,只好退居嵩阳书院,聚徒讲学;三者,时任登封嵩福宫提举管勾的司马光、范仲淹等同在嵩阳书院讲学,可共同论证学术,与王安石分庭抗礼。

   是日傍晚,杨时、游酢赶到嵩阳书院时,程颐先生已于当日早晨返回洛阳。这时,天空彤云密布,朔风疾吹,天气冷得更为紧切,二人说了声:“真不巧。”见天色已晚,只好嵩阳书院住下。

次日拂晓,二人又匆匆返回洛阳。到得洛阳程颐居所,已过午时。程夫人见了,连忙将他俩让进屋避寒取暖。进得厅堂,但见伊川先生正端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便急急退至屋檐下伫立恭侯。

程夫人见杨时、游酢冻得双唇发紫,面色青灰,便端来一碗去寒姜汤让二人喝下,告诉他们道:“老爷一到家,我就将二位前来拜访一事告知于他。”说着,又低声劝他俩进屋。

杨时连连摇头,将游酢拉到一旁,轻声耳语道:“ 程子理学大家无不注重静坐、静修、诚敬的内心修养。莫非先生是在练静养之功?”

游酢说:“当年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前去拜见达摩祖师时,达摩祖师正在静修。那夜,先是下起小雨,后来变成大雪,慧可顶着雨雪,冒着严寒,在山洞外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达摩祖师见他心诚意坚,便将衣钵传于他。因禅宗讲顿悟,要求参禅者心静,心中万念俱无。慧可能入静,且达到一定境界,所以达摩方传给他衣钵。”

   杨时接着说道:“伊川先生或许受慧可立雪之启发,认为如果用理学主敬的方法代替佛道主静的方法,就很容易塑造对伦理纲常的敬畏之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真心实意地去履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达到慎独的精神境界,以虔诚之心专一于天理。你我今日特前来向先生请教,心一定要诚,方可得先生之真传。”

   二人正窃窃私语间,北风一阵紧似一阵,渐渐地,便纷纷扬扬卷下一场大雪来。但见:银迷草舍,玉映茅檐,数十株老树枝桠,三五处小窗关闭。疏荆离落,浑如腻粉轻铺;黄土绕墙,却似铅华布就。千团柳絮飘帘幕,万片鹅毛舞苍穹。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杨时、游酢虽冷得浑身直抖擞,但依然恭敬侍立一旁,等侯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问道:“贤辈尚在此乎!”当发现二人仍伫立在风雪中,通身披雪,连忙将杨时、游酢迎进屋。

   此时门外积雪已达一尺多厚。

   元代谢应芳有诗赞曰:

卓彼文靖公,

早立程门雪。

载道归东南,

统绪赖不绝。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