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乐新闻网 > 推荐
瓜溪木偶放光彩
2013-02-01 10:04:00  来源:  责任编辑:林岚  

 

  ●本报记者 林文斌 本报将乐记者站 沙观球 杨 日 摄影报道
  一手握提线板,一手时提时放,木偶就动起来,观众时而凝神关注,时而开怀大笑……2012年12月25日,将乐县余坊乡文化中心的小表演厅里,瓜溪村的“瓜溪木偶”传承人肖裕良正带领他的6人木偶剧团在为乡亲们试演木偶折子戏“女驸马之状元府”片段。
  2012年,将乐县深入开展挖掘各地民间特色文艺,推动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停演8年的“瓜溪木偶”在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得以重返舞台,去年10月参加了县里的文艺调研汇报演出。
  将乐县是闽西北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山区小城,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词、擂茶、食闹音乐等,闻名于世,而将乐的“瓜溪木偶”却鲜于听说。2012年12月25日,记者专访了将乐县余坊乡“瓜溪木偶”剧团负责人肖裕良。“瓜溪木偶”相传于解放初期,肖裕良介绍说:“解放初期,我父亲、大伯和他们的朋友肖观全是这个木偶团队的创始人。当时我父亲和我大伯都学过地方古装戏,而肖观全学过木偶戏,而且是木工出生,会雕刻木偶,三个人想通过演出来挣些收入,于是一拍即合,三家集资创办了演出团队。”
  此后,他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庙会中巡游演出。那时的木偶高为1.15米,重约10公斤,人头、手脚等暴露部位材料为木头,用油漆涂抹而成。身体关节部位用木偶金属器械结合,外面穿上表演所需的绸缎衣服。
  文化大革命,木偶被销毁。1979年10月,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借此东风,肖裕良父子等人重新聚在一起,“瓜溪木偶”才重建光明。当时,融入了黄梅戏与越剧一些元素的“瓜溪木偶”戏主要表达祈求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寓意,常到泰宁、江西等周边乡村演出。
  可是,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对文化娱乐要求的提高,木偶也更少人看了。“瓜溪木偶”再次陷入困境,不得不在8年前终止演出。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如今为支持和鼓励“瓜溪木偶”重现舞台,余坊乡政府投入资金,购买道具,并提供了表演场地等。
  采访结束前,肖裕良向我们道出了他的希望:地方戏不能失传,“瓜溪木偶”不能失传;愿这朵奇葩,在艺坛上再放异彩。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将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将乐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将乐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将乐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更多]民俗风情
  •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 闽ICP备2023009451号-1
  • 商务合作、新闻线索:0598-2322923 投稿邮箱:2518131381@qq.com 地址:广电大楼6层
  • 将乐县网络投诉举报:zgjlxwwxb@163.com